2024年10月30日,泰山学堂于中心校区数学楼301-5报告厅举办第二十三、二十四期“泰山学子讲堂”学术报告会,泰山学堂2014级化学取向毕业生陈晨作题为《刺激响应性智能变色纳米材料》的报告,2016级化学取向毕业生徐国君作题为《浅谈仪器分析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多种应用》的报告。
智能纳米材料在满足人类需求的电子产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的刺激相应性变色材料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青睐,例如信息加密和防伪,可擦写纸,显示器件和机械传感等。基于此,开发对可控刺激响应的多色彩纳米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报告上陈晨分别对磁响应光子晶体和等离子体纳米粒子响应传感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报告结束后她向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在海外的求学经历,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徐国君在硕士期间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对泡桐木材进行分析,探索了不同表面碳化处理对木材表面特性的影响。随后在博士阶段,他将研究重心转向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该技术揭示文物与文化遗产中的关键结构信息。这一研究方向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还以量化数据反映文化价值,从而为国际文化话语权的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两位毕业生给予学生殷切的祝福,希望经过泰山学堂的四年培养,学生们可以做到了解所爱所长,执着追寻梦想,勇敢超越现实,真正成为自信、认真、勤奋、引领的优秀学堂人。希望广大学子不忘国家建设泰山学堂的初心,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尽可能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之余,寻找到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真正兴趣和方向。牢记“为国家图富强”的使命,相信科技改变生活,积极地用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并愉快地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做一个党和国家、人民群众需要的人才。
“泰山学子讲堂”定期邀请学堂优秀毕业生回到学堂为在校学生作学术报告,是毕业生反哺母校的重要平台。已毕业的学生回校报告,可以拓宽在校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在校生有重要的指导和经验借鉴作用。在这份知识传承和经验分享中,毕业生反哺母校,帮助在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科研方向。这份精神的传递,促成了泰山学堂家文化的延续。通过这种交流活动,学堂人共同成长,不断超越,为科学、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陈晨,泰山学堂2014级化学取向学生,2018年-202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组攻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贵金属与高分子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研究,以及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子器件设计。
徐国君,泰山学堂2016级化学取向学生,于2020年毕业,2021年-2023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完成硕士学习,获满绩毕业荣誉,现接受国家公派资助于博洛尼亚大学应用物理学读博。